《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众所周知,俄罗斯与乌克兰爆发军事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乌克兰要寻求加入美国主导下的北约组织。在俄罗斯人看来,乌克兰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把北约的威胁直接带到了俄罗斯身边,给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乌克兰与白俄罗斯、俄罗斯接壤,莫斯科距离乌克兰最近的哈尔科夫州不超过450公里,距离基辅的距离也仅有750多公里。如果美国或北约在乌克兰境内部署导弹,俄罗斯的安全将完全无法保障。
▲俄乌冲突,图片来源:网络
自1991年后,“北约东扩”问题一直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本土距离北约的实际距离远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上千公里或者几百公里。双方距离最近的地方仅有大约4公里。
▲俄罗斯距离北约仅4公里,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把目光移向俄罗斯的东部,从俄罗斯楚科奇州的楚科奇半岛乘船向东,之后就会到达一个名为“拉特曼诺夫”的岛屿,这座岛屿就是俄罗斯最东部的国土边界了。而在仅仅4公里之外,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迪奥米德”岛。这4公里才是俄罗斯与北约最近的距离。
▲伊凡三世,图片来源:网络
俄罗斯民族患有“土地饥渴症”。从建立莫斯科公国开始,伊凡三世就带领俄罗斯人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沙俄先后与瑞典、波兰、立陶宛、奥斯曼土耳其不断进行战争,从他们的手里抢下了大量的地盘。在此期间沙俄还灭掉了大量蒙古帝国崩溃后留下的汉国。在土地问题上,俄罗斯人的偏执令人惊叹。让俄罗斯人把吃到嘴里的哪怕一丁点土地再吐出来,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就像这次的俄乌冲突一样,普京一开始表示“没有意愿”占领乌克兰土地,“特别军事行动”只是想教训一下乌克兰,达成“去军事化”、“去工业化”、“去纳粹化”的目标。
▲俄乌冲突,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事情变化得很快,东乌克兰4个州很快就仿效原先的“克里米亚模式”,以公投的形式加入了俄罗斯联邦。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俄罗斯为了打通通向克里米亚半岛的陆路通道,保持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实际控制不得已采取的行动,或是认为这是俄罗斯出于对诚心诚意加入俄罗斯的乌克兰4州人民的回应等,但不管怎么说,“吞并”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普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俄罗斯民族的“土地饥渴症”。
对于一个历史上一直有着“扩张”传统的国家,欧洲、美国、甚至我们几乎都没有感觉到有多么意外。然而与俄罗斯对土地恋恋不舍的“历史传统”最违背的历史趣事,恐怕就是当年沙俄帝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这件事情了。当年的这一决定,也让阿拉斯加这块土地,彻底成为了俄罗斯人心中永远的“痛”。比如在俄罗斯乐队“柳拜”的《Don't Play the Fool, America!》中就有“把阿拉斯加还给我们”的歌词。
▲阿拉斯加,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的阿拉斯加是美国的一块“飞地”,总人口也不过70多万。但得益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阿拉斯加的人均生产总值高达7万美元。作为对比,日本的人均生产总值不过3.38万美元,只有阿拉斯加人的一半。而全球公认的北欧高福利国家挪威,2022年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0万美元,可见阿拉斯加的人口虽然少,但是“贫瘠”贫瘠一点也扯不上关系。阿拉斯加还有一项非常好的政策,即当地的常住人口每年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3000到4000美元的“分红”。一个三口之家每年都能获得1万多美元的“被动收入”,实在是相当滋润。
▲阿拉斯加,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把土地当命的俄罗斯人,为什么会把这么好的土地卖给美国呢?只能说在当时没有任何人看出这片土地的价值,也没有任何人会想到美国会成为整个西方世界的“领头羊”。即使是现在,阿拉斯加仍有70%的土地面积不适合居住,更别提1684年沙俄探险家首次发现阿拉斯加了。当时的阿拉斯加只能和“荒寒”联系在一起,尽管后来的一百多年里俄罗斯不断在阿拉斯加扩大殖民定居点的面积,但是俄罗斯人始终没觉得这是一块“宝地”,只是打算在此与土著居民做点生意。随着19世界欧洲列强开始在全球疯狂殖民,阿拉斯加对于俄罗斯人已经是一块鞭长莫及的殖民地了。
当时在克里米亚战争的大背景下,沙俄连勘察加半岛都不一定守得住,就更别提阿拉斯加了。一方面是缺乏实力顾不上,另一方面是认为这块土地没什么用,于是1867年沙俄就把阿拉斯加以720多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一英亩地的价格还不到2美分。
▲威廉-亨利-西华德,图片来源:网络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沙俄的这一波操作显然是亏大了。但以今天人的目光去衡量过去的历史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当时没有人会知道阿拉斯加这块土地究竟会对后来的历史产生如何重要的影响。而当时花了720万美元买下阿拉斯加土地的美国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也是被骂了个“狗血喷头”。毕竟当年的720万美元绝对是一笔巨款,结果却被美国政府买了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土地,这件事自然遭到了美国人的极端憎恨。不过后来的历史很快就为西华德正名了,要不是当初他下定决心买下了这块土地,美苏之间的冷战可能就是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了:苏联可能在阿拉斯加建设大量的导弹基地以及在阿拉斯加投入海量的军事资源。有了阿拉斯加,“古巴导弹危机”很可能不会发生,实力对比的天平也很可能倒向苏联,甚至后来冷战的结局,都有可能完全不同。
▲苏联“占领”美国想象图,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历史没有假设,冷战中的阿拉斯加是美国建设防御苏联洲际弹道导弹的重点区域,这里建成了大量的卫星控制站、雷达和导弹防御设施。冷战结束后的阿拉斯加依然有美国的海军和空军基地,不仅能继续发挥“盯梢”俄罗斯海空军的作用,还能威慑亚太地区,在美国的全球霸权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年买下阿拉斯加的西华德其实在当时也不清楚这一举动的重大意义,他面对美国民众的质疑时,只能解释说或许以后这块土地会造福美国的后人。现在看来西华德还真的是“缺乏实力”。只能说“上帝”没有眷顾俄罗斯人,以至于让得了“土地饥渴症”晚期的俄罗斯给美国吐出了阿拉斯加这么大一块肥肉,这片土地,自然也成为了俄罗斯人心中永远的“痛”。 |